曾看過一首詩是這樣開頭:我在蠻/我被觸人殺死」,而又以第一人稱敘漢人與外族之爭;如轉世般鏡頭跳到了中日戰場:死了幾個鬼子?我數不出/我只數過我頭上一共七個彈孔」,那首詩的結尾竟是這樣的:WAR/我問,這是什麼?/身邊一個同學說/我查了七本字典都找不到這個單字」,掩卷不知該哭或該笑;人類的戰爭歷史有多久了呢?無法確知,我只知:一切戰爭,起於爭。

  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演化是累積一連串競爭的結果;有些人自以為是地演繹出社會達爾文主義,給了野心勃勃的帝國主義者藉口,大獵非洲,瓜分亞洲,淘汰他們眼中所謂的劣勢人種」;於是,西班牙寇蒂斯船長奴役富庶的阿茲特克帝國;於是,希特勒獵捕猶太人,令許多遊泰人倉皇出逃……而今,許多人被教育;為了生存競爭,不擇手段!於是有人為了萬中選一的機會擠得頭破血流有人學會踩著他人屍體向上爬。我們自稱活在最文明的現代,僅僅一個爭字卻能穿越萬年還我們最原始的獸性。

  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人提出:不爭,也能解決問題;孫子早已在兵書中寫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乘,最下策是破城屠戮,血流漂杵再逼得對方投降;墨子正四方奔走宣揚兼愛非攻,披天下以博愛即能各取所需地互助生存;老子騎青牛出關前留下的五千言中,平靜的敘述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認定了不爭」才是最高境界。雖各屬法、墨、道三家,三人的敘述都有共通點;爭,不是必要手段。不戰,可以以德服人招降,將敵方化為己方;非攻也能取得所需資源;不爭,不是怯弱,而是凌駕一切的氣度,反而無人能敵。

  有人主張,爭使得人們生活不斷進步,推動時代巨輪向前,沒有競爭,惰性將會拉垮世界;有人堅信:不爭使和平降臨世界,人們能互信互助,一切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爭或不爭?天秤的兩端各有輕重,搖擺不定;我無法影響他人的決定,但我會無懼他人的眼光,微笑著向不爭」那端傾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蘭荇德暴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