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神秀與慧能之爭或許大家時有所聞;神秀作詩:「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因而繼承衣缽。神秀認為應盡力維持身心清淨,除去塵埃,而慧能問他「塵埃何處而來?」所謂塵埃乃是一念之差,若無紛亂之念,心思澄澈,即無塵埃;無塵蒙蔽靜寂的心靈,自然會發出透亮的光彩。

  佛教的壁畫中常見開悟者頭上有著光環,那是因為他們經過苦思咬嚙肉體那穿心的痛,進而讓大徹大悟改造他們的內在,經過沉靜的心從裡到外昇華了整個人,發出神聖的光輝。凡事物欲達至善至美者,都必須經過一段安靜的時期。如水必須靜止不動才能凝成透明的冰。無波才能映得清山光倒影;流動的水固然有美感,但會激起浪花、泡沫飛濺的水無法透視,反射的光亦散漫不成章。

  人的心,必然先靜而明。如聆聽音樂,再好的耳機都還是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性質最好、最能一一分辨各聲道、各樂器和人聲的波形,宛如樂手就在面前。在思考重大決策時「靜」更是不可或缺;我們需要安靜不受打惹的思考空間,去釐清思緒、自潛意識深處淘出曾經吸收過的資訊、參考過的答案,思緒因而明亮而迅速地最好的選擇。面對嘈雜浮動的慾望,我們亦能以「靜」字訣待之;勒住名為衝動的野馬,我們需要冷靜地讓欲望沉澱,漂選最迫切者慢慢實踐,而其餘的雜質自會沉落至底或消失於無形,撥去慾望的浮雲,還自己乾淨明亮的心境;心不靜,不得而明。

  心靜,能使感官重新開機,恢復清明;使雜訊同歸秩序,找回清晰;史思緒澄淨,塵埃落定,既而還我們無邪的赤子。張曉風在玉想中希望由戴玉活起內在,而我希望,由靜下心復甦我的靈魂光華,我的玉質瑩采,我的曖曖生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蘭荇德暴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